商品促銷想要搞得火,還得琢磨執(zhí)行方法
一般而言,對于一些季節(jié)性商品,往往有銷售淡旺季之分。
1.反時令促銷法
一般而言,對于一些季節(jié)性商品,往往有銷售淡旺季之分。因為,大眾消費心理是“有錢不買半年閑”,即按時令需求,缺什么買什么。商家一般也是如此,基本按時令需求供貨。因此,商品在消費旺季時往往十分暢銷,在消費淡季時往往滯銷。但現(xiàn)在有些商家反其道而行,在時值暑夏,市場上原本滯銷的冬令貨物,如毛皮大衣、取暖電器、毛皮靴、羽絨服等在某些城市銷售看好。這就是人們常說的“反時令促銷”。有心計的商家常常推出換季商品甩賣之舉,而消費者中不乏買者,主要目的在于獲得時令差價。
2.獨次促銷法
商家對熱門暢銷的商品是大量進貨,大做廣告,不斷擴大銷售量,因為商家的經(jīng)營原則是必須賺回能賺到的收銀。但意大利有名的萊而商店卻反其道行之,采取了獨次銷售法。這個商店對所有的商品僅出售一次,就不再進貨了,即使十分熱銷也忍痛割愛。表面上,這家商店損失了許多唾手可得的收銀,但實際上商店因所有商品都十分搶手而加速了商品周轉(zhuǎn),實現(xiàn)了更大的收銀。這是因為商店抓住了顧客“物以稀為貴’’的心理,給顧客造成一種強烈的印象,顧客認為該商店銷售的商品都是較新的,機不可失,失不再來,切不可猶豫。所以,任何商品在這個商店上_上市,就會出現(xiàn)搶購的場面。這一方法與國內(nèi)某些商店采取的“限量銷售法”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3.翻耕促銷法
這是指以售后服務形式吸引老顧客的促銷方法。一些銷售如電器、鐘表、眼鏡等的商店專門登記顧客的姓名和地址,然后,專門訪問或發(fā)調(diào)查表形式,了解老顧客過去在該店所購的商品有沒有什么毛???是否需要修理等等,并附帶介紹新商品。而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增加顧客對本店的好感,并使之購買相關的新商品,往往能收到。這種促銷方式關鍵在于商店具有完善的顧客管理系統(tǒng),能與顧客保持經(jīng)常性的深入溝通。
4.輪翻降價促銷法
這就要求商家分期分批地選擇一些商品為低價商品,并制作大幅海報貼于商店內(nèi)外,或印成小傳單散發(fā)給顧客。這些低價商品每期以三四種為限,以求爭取降低成本多銷,吸引顧客,且每期商品不同,迎合顧客的好奇心理。于是,顧客來店選購低價商品外,還會順便購買其他非低價商品。當然,低價商品收銀低微,甚至沒有收銀,但促銷其他商品,可得到補償。
5.每日低價促銷法
即商家每天推出低價商品,以吸引顧客的光顧。它與主要依靠降價促銷手段擴大銷售有很大不同,由于每天都是低價商品,所以是一種相對穩(wěn)定的低價策略。這種穩(wěn)定的低價使消費者對商店增加了信任,節(jié)省人力成本和廣告費用,使商店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。值得注意的是低價商品的價格至少要低于正常價格的10%~20%。
6.很高價促銷法
一般而言,價格促銷實際上就是降價促銷,只有降低價格才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。、但有些商店卻打破這一經(jīng)營常規(guī),在“全市低價”、“大減價”、“低價”等廣告鋪天蓋地的貼出一張與眾不同的很高價廣告,聲稱“醬鴨全市很高價:五元一斤”。這則廣告說得實在,不虛假,使人感到可信,同時也含蓄地點明本店的醬鴨質(zhì)量是全市人氣點贊的。市民們在片刻詫異之后,很快出現(xiàn)了競相購買“全市很高價’’的醬鴨熱潮。這種促銷方式實際上也適合某些零售商店,尤其是以高實現(xiàn)目標層為目標顧客的商店,以商品高價滿足這群人的心理需求,顯示他們的身份和地位。
7.對比吸引促銷法
以換季甩賣、換款式甩賣、大折價等優(yōu)待顧客,同時把較新流行的商品擺在顯眼的樣品架上,標價則為同類而非流行商品的兩三倍。在同樣架下或架旁兩種價格對比,能吸引顧客的注意。當顧客發(fā)現(xiàn)新流行的商品,一般都好奇地把它與非流行的做比較。好時髦者往往會看中高價的商品,講究實際者則往往選擇廉價的非流行商品。這樣,對兩種商品都可以起到促銷作用。
8.拍賣式促銷法
當今時代,各大商店林立,商業(yè)競爭激烈,簡單、陳舊的促銷方式不足以吸引更多的顧客,拍賣也就成為商店促銷的一條新思路。拍賣活動要寫清楚本次拍賣活動的商品名稱,拍賣低價。拍賣賣出的商品有的高于零售價,有的低于零售價,令消費者感到很富有戲劇性。拍賣形式新鮮,有趣,但也不宜每天部搞,否則就無新鮮可言了。通常可以選擇在周末、節(jié)假日等時間,那時,消費者有充足的時間參加拍賣活動。如果在平時,人們需要工作,即使對拍賣有興趣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參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