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稱通縣有三寶:小樓飯館的燒鲇魚,萬通醬園的醬豆腐,大順齋的糖火燒。大順齋的糖火燒之所以成為通州一寶,中外馳名,除有熟諳制作糖火燒的名家李深、李風鳴和他們培育出來的一支技術隊伍外,還在于他們堅持精選原料、精工細做、講究衛(wèi)生、重視質量。因選用精致的面粉、麻醬、紅塘、桂花、香油等為原料,制成的糖火燒酥松綿軟、味道香甜、食而不膩。芝麻醬和紅塘對人體又有溫補作用,所以各族民眾老幼皆宜,尤其適合老年人食用。
如果吃糖火燒的同時喝一杯香茶,更能品出它的獨特風味。大順齋的糖火燒還有一個特點:夏不易霉,冬不易干,一般可經(jīng)月不壞。相傳本時間20年代,北京回民阿訇張遷去麥加朝覲,當時烈日炎炎,多數(shù)教徒所帶干糧變質,飽嘗饑謹之苦,唯有張遷帶的大順齋糖火燒安然無恙,滋潤如初,隨行者羨慕不已。之后,北京伊斯蘭教徒去麥加朝覲,都要帶大順齋的糖火燒作為旅途干糧,致使大順齋的糖火燒揚名海外。
1960年,印度總理尼赫魯來華訪問,點名要吃大順齋的糖火燒,次日還派人取走10余斤。1980年,3為美籍華人教授到通州參觀沼氣時,也向陪同人員提出要買點大順齋的糖火燒。當他們拿到大順齋的糖火燒時高興地說:“我們要把它帶回美國去,讓大家品嘗故鄉(xiāng)的風味?!?983年,一位香港同胞買了大順齋的糖火燒,臨上飛機前給上家寫了一封感謝信:“我此行一大收獲,就是帶上了大順齋的糖火燒這份珍貴的特味食品,謝謝你們!”1990年,第十一屆亞運會期間,大順齋被指定為大會用糕點生產(chǎn)廠家。該廠生產(chǎn)的糖火燒、薩其馬、棗泥壽桃、五字餅等10余個品種,定為亞運村食品,每天專車送貨,頗手體育健兒和亞洲穆斯林賓客的青睞。
大順齋自恢復以來,遷移了地址,擴建了廠房,增添了設備,修建了門市部,設立了專營點,形成了楚劇規(guī)模的清真糕點生產(chǎn)廠家。1990年比1987年,固定資產(chǎn)增長了31.5倍,產(chǎn)量增長了13.7倍,收銀增長了16.2倍,職工人數(shù)達到168人。在通縣鎮(zhèn)設有零售門市部和3個回民專營點,在北京設有30多處大順齋糕點專柜,部分產(chǎn)品還銷往外埠。生產(chǎn)品種已達165種,傳統(tǒng)風味產(chǎn)品有15種。其中:糖火燒、棗泥酥皮、核桃薄脆、棗泥自來紅、棗泥油酥等5個品種,被評為市級好的產(chǎn)品。